你知道嗎,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你能否逃過一劫!
2010-02-23
知道嗎,在本世紀的近100年,全世界共有23種哺乳動物滅絕,大約每4 年滅絕一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13~135倍…… 或許再過100年,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也只能出現在書本上了。由此可見,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然而人類卻還未真正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樣性可以避免“複製人”出現
生物多樣性通常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從生物學角度看,生物多樣性就是遺傳多樣性,也就是基因多樣性。試想,如果沒有生物多樣性,所有的男人都是一個長相、一種性格,所有的女人也都一模一樣,那將會是一個科幻小說裡描述的複製人世界,無法想像這樣的社會該如何運行。
生物多樣性可以避免疾病肆虐
沒有遺傳特性的多樣性,一個物種是很容易滅絕的。比如來一場MERS病毒,只要有一個人被感染了,他周圍所有的人都會因為疾病易感基因相同而被感染最終死亡,恐怕只有生活在深山老林裡的人才能倖免。但是,遺傳多樣性就避免了類似事件的發生,能夠大大增加一個物種的生存能力。
生物多樣性可以避免物種滅絕
遺傳多樣性對植物來說也同等重要,如果沒有多樣性,新出現一種專門吃這種植物的昆蟲,就會有絕種的危險。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就需要這種植物中的一部分個體生產對昆蟲有害的代謝產物,這樣昆蟲就不會多吃,最終讓這種物種生存下來,這就是遺傳多樣性帶來的好處。比如在高速公路的兩旁種的夾竹桃,就會生產有毒的生物鹼,因此我們看不到蟲子去吃夾竹桃的樹葉。所以說,人類能生存到現在,一定是有基因多樣性的。這種基因多樣性平時可能不顯眼,關鍵時刻就看到差異了。
既然人類的基因存在多樣性,那麼對疾病表現出來的反應肯定也會不一樣。有的人特別容易得某種疾病,而有的天生就不會得某疾病。而正是由於人類基因的多樣性,才使得90%的人在那場流感瘟疫中生存了下來。
又比如B型肝炎,根據可靠的醫學統計,85%的成人即便是感染了B肝病毒也會自然清除病毒,而剩下的15%會發展成慢性肝炎並終生攜帶病毒。這15%感染了B肝病毒後會發展成慢性肝炎的人群,因為他們攜帶了“B肝易感基因”。
疾病的易感基因,不是人類進化過程的自然篩選造成的,而是我們的基因多樣性所固有的。不能說疾病易感基因就一定是不好的,有時候某種疾病易感基因卻會幫助這個人不患另一種疾病。最典型的就是地中海貧血這種病,它可以幫助人們不得惡性瘧疾。所以當你被查出有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時,不要覺得這是世界的終結,它完全有可能幫你抵抗某種其他的疾病。當然,你需要認真考慮如何採取適當措施來預防這個易感基因帶來的負面影響。
- 上一篇:看過人生繁華,唯有健康最真
- 下一篇:公司CEO告訴你,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