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生技邀请您一起
主动积极的来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键科普 | 痛风及高尿酸防预手册,早知道早受益

2022-07-2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已由过去的“帝王病”变成寻常百姓都可能罹患的常见病、多发病。痛风是人类最古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痛风发作时疼痛剧烈,堪称“疼痛之冠”,但第一次发作时,即使不治疗也会在 3~7 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因此人们称之为痛风。

 

No.1 痛风/高尿酸血症诊断

 

国际上高尿酸血症定义: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7 mg/dl),女性血尿酸>358 μmol/L(6 mg/dl)。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关节单钠尿酸盐饱和度而析出沉积于外周关节及周围组织时,称为痛风。

 

痛风本质是嘌呤代谢异常使血尿酸升高而引发的疾病。临床诊疗可知,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没有痛风发作的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越高,发展成痛风的概率也越高。

 

 

No.2 痛风的危害

 

痛风的危害分为急性危害和慢性危害,急性危害主要是指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此种疼痛较剧烈,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还会伴随关节功能受限。慢性危害主要表现为肾脏和关节畸形方面,反复痛风发作会引起痛风性肾病,严重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而如果痛风导致的尿酸结晶,在输尿管中形成结晶、结石,阻塞输尿管,也会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此外,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会引起关节变形,严重者可致残。

 

 

No.3 痛风的危险因素

 

肥胖:随着BMI的增加,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肥胖患者的痛风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多伴高血压与高血脂代谢性疾病,研究认为,肥胖不仅是痛风的风险因素,也是痛风年轻化的高危因素。

 

不健康饮食:很多年轻人无肉不欢,肉类海鲜等嘌呤含量较高,一旦过量食用,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来不及排出去,就有可能招来痛风。经济条件改善后如不注重保健,痛风等代谢综合症相关的疾病就会来袭。

 

 

过量饮酒:酒精中的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使尿酸生成增多,乙醇的氧化会使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抑制尿酸从肾脏排出,并促使尿酸盐析出晶体。

缺乏运动:痛风患者中久坐少动的脑力劳动者多,体力劳动者少。缺乏运动的人新陈代谢缓慢,无法及时帮助降脂降糖排尿酸。

 

工作压力:加班熬夜引发的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如果长时间紧张工作,过度疲劳,就可能诱发痛风。

 

 

No.4痛风的防预治疗

痛风急性期,主要以镇痛、改善关节功能为主;痛风缓解期,主要以降尿酸、预防复发为主;痛风慢性期,镇痛和降尿酸同时进行。血尿酸理想目标值:300~360μmol/L(5~6mg/dl)。及时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预防其他相关性疾病是大家的努力目标。

 

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有别嘌醇、非布司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或苯溴马隆(促尿酸排泄药)。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降尿酸药别嘌醇可引起过敏反应,非布司他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苯溴马隆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因此,预防胜于治疗。

 

 

痛风日常生活管理防预指南

 

01饮食推荐

大量饮水,每日2000 ml以上。

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02饮食禁忌

限酒,特别是啤酒。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常见高嘌呤水平食物包括:动物内脏、猪肉、牛肉、羊肉、贝类、凤尾鱼、沙丁鱼、金枪鱼等。

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03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体重及腰围。

规律饮食、作息、运动。

规律运动。

禁烟。

停用可导致尿酸升高的药物。

 

04日常病情监测

定期复诊,医生会通过病史、血尿酸测定检查监测患者疾病进展,必要时会通过影像学检查辅助监测。

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需要格外注意监测自身日常血糖、血压水平,及时监测病情,定期复诊,向医生寻求帮助。

 

当然,来自于自然界中的植物果蔬提取物,本身有很多生物活性及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帮助我们抵抗生理机能的下降和疾病的侵袭。

 

 

药理研究发现 白藜芦醇 具有显著的降血尿酸和抗炎活性,有望开发为降尿酸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就白藜芦醇体内外降血尿酸的药理作用,对痛风性炎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进行综述,为将其开发为降尿酸和抗痛风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提供参考。


刘 顺. 白藜芦醇降血尿酸、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 2016, 39(2):300-303.

 

 

番茄提取物能够明显提高 ADH、SOD活力。番茄红素 提取物通过提高ADH、SOD活力以达到其解酒的作用,并能减缓酒精进入血液中的速度,进而对抗酒精性肝损伤。

 

张卫佳, 陈家树. 番茄红素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解酒机理的研究[J]. 酿酒科技, 2016, 000(0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