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生技邀请您一起
主动积极的来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键科普 | 糖尿病及高血糖防预手册,早知道早受益

2022-07-28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本次主要介绍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延续糖尿病早发,以及预防改善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一、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基于空腹血糖水平的糖代谢分类标准。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的血糖检测结果。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为糖尿病患者:

1.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浆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 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符合下列任意一项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 糖尿病前期(IFG和IGT);

2. 有糖尿病家族史(双亲或同胞患有糖尿病);

3. 肥胖和超重者(BMI≥24kg/m²),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 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5. 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6.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0.9mmol/L(35mg/dl)]或高甘油三酯[≥2.22mmol/L(200mg/dl)];

7. 年龄在40岁以上,且常年身体活动不足者;

8. 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

9. BMI≥30kg/m²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0. 严重精神病或长期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者。

注:选自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

 

二、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

 

1. 1型及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以2型为主,约占 90%;

2. 男性略多于女性(11.1%比 9.6%);

3. 民族间有差异,满汉较多(约 14.7 到 15.0%),藏族较低 4.3%;

4. 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5. 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较大,据2013调查显示,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占总数的63%;

6. 肥胖和超重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者升高了2倍。BMI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1. 遗传因素;

2. 肥胖(或超重);

3. 身体活动不足;

4. 膳食因素;

5. 生命早期营养不良;

6. 糖耐量损害;

7. 胰岛素抵抗(IR);

8. 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四、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干预指导措施包括3项关键内容:自我监测、合理膳食和增加身体活动。

 

1. 指标自我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尿中酮体和戒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5kg/m²≤体质指数<24.0kg/m²);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减少的速度要适当,每年以减轻体重的5%~10%为佳,不提倡短期内大幅度降低体重;对于难以减肥的超重和肥胖者,至少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体重不再增加。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130/80mmHg以下为佳。

 

 

2. 合理膳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特别强调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食盐的摄入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建议糖尿病病人的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45%~60%,蛋白质占15%~20%;采用少食多餐的清淡饮食,每天食盐不超过6g;注意食物应多样化,通过食物交换的方法合理搭配膳食,并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特点制订个体化膳食处方。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做到每天少吃一两主食,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量应尽量少。

 

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1. 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2.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3.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4. 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5. 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6. 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8. 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3. 增加身体活动

运动可以使热量消耗增加,与饮食管理一起共同配合维持理想的体重,改善或纠正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状况,从而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包括经常性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尤其是抗阻力练习,以增加肌肉体积,促进血糖代谢。具体推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天,每周至少150分钟,连续间断不超过2天。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鼓励各种肌肉力量训练,负荷和重复数逐渐增加。同时务必限制糖尿病患者的持续久坐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

 

 

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渐达标。须预防低血糖、注意足部保护。如运动前的胰岛素应避免注射于运动肌肉,最好选择腹部;血糖>16.7mmol/L应禁忌大强度耐力运动。出现严重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时,应避免大强度耐力活动、中高负荷抗阻力运动、冲击用力和爆发用力。出现足部破溃、感染时,应避免下肢运动等。

 

控制血糖平衡是糖友患者一生都需要面临的问题,而高血糖人群通过提前预知,及时防预, 吃、动平衡,才能避免陷入“甜蜜陷阱”,享受长久且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来源:卫健委《健康管理师》